记者田梦瑶 摄影黄为
黄诗冰,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、副院长,从事采矿工程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,2016年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来到永利官网工作。“黄老师细心严谨,待人随和,对待学生没有一点‘架子’。”这位“80后”青年教师,让学生印象深刻。
打造活力课堂
“《西游记》里的师徒四人,大家觉得哪一个更适合当项目经理?” 在工程项目管理课上,黄诗冰抛出问题。
“我觉得是孙悟空,因为他思维敏捷,本领也最大。”“一定是唐僧!因为他自律、不贪婪。”“有没有可能是白龙马,因为它身份尊贵。”学生们议论纷纷。千奇百怪的答案让课堂气氛到达高潮。
学生回答时,黄诗冰边在黑板上记录,讨论声渐渐平息,各角色的特点已展示在学生眼前:“现在大家明白了吧,唐僧所具有的全局观、责任感、诚信自律,最符合我们今天讲的项目经理的特点。”
事实上,这门课四百多页的书上,几乎全是文字,仅有几张流程图。为了把繁杂枯燥的知识点化繁为简,黄诗冰着实下了一番功夫。
“刚到学校那会儿,每上一门新课的压力都很大。”黄诗冰坦言,因为经验不足,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备课,但学生的反响并不明显,课堂效率也不高。
“从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角度去讲,会不会好一些?”带着思考,黄诗冰开始尝试通过具体案例讲解课本知识;分享自己在矿山、野外的工地实习经历,打破“采矿工程”给人的刻板印象;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,让学生更有参与感。
他逐渐观察到,课上开小差、打瞌睡的学生少了,学生下课主动和他交流想法的多了,还有学生找到他,请他担任竞赛的指导老师。教学上带来的满足感,让此前较多专注于科研的他发现,讲课也是很有趣、很有意义的事情。
享受科研路上的“风景”
“做科研失败是常事,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。”对于科研路上的困难,黄诗冰显得有些“佛系”。
2020年,黄诗冰和团队开始做夹冰裂隙的剪切实验。由于缺少专业的冷冻装置,无法保证冰的剪切效果,有时实验还没有开始做,冰就融化了。
不断的失败消磨着大家的耐心,有人想要放弃,黄诗冰却兴致不减。他召集大家商讨方案、画图纸、找厂家定制了一个保温加载装置。他们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,通过在单轴压缩机上安装自制的保温加载装置开展压剪试验。该装置初步实现了高低温压剪仪的功能。
佛系不代表“躺平”。“黄老师有时晚上十点多来实验室。如果有人回宿舍了,他就给我们发《研究生要坚持学习》之类的‘鸡汤’。”参与夹冰裂隙实验的学生辛泽坤说,“我们并不反感,因为老师就非常勤奋。黄老师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。”
担任实验室主任期间,黄诗冰经常和学生制作一些小装置,“数据虽然比不上专业仪器精准,但动手和思考的过程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还做出了好几项专利”。
享受风景,也成为了“风景”。近年来,黄诗冰带领的科研团队在裂隙冻胀力测试方法、水冰相变条件下裂隙岩体热-水-力多场耦合仿真技术、岩体宏-细观冻融损伤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,发表了SCI/EI高水平论文近40篇,相继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、面上项目以及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。
与学生心在一起
在黄诗冰看来,自己和学生是一个团队,心要在一起,做事情时要想着彼此。学生“加班”做实验,他也不闲着,有时间便陪着学生一起做;查资料的过程中,黄诗冰发现了有用的知识点就与学生分享讨论,乐此不疲。
“待在一起的时间久了,他们好像也不怕我了。”生活中,随性大方的黄诗冰和学生压马路、聊天、打球。他常常收到学生带来的新奇“小玩意儿”,和闺女出去玩看见了好吃的,他也会想着给学生买一份回去。“互相关心,这就是我所期待的师生之间最好的关系。” 黄诗冰笑着说。
汪雄伟是资环学院2014级本科生。大三时,他和同学参加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,找到黄诗冰担任指导老师。黄诗冰在项目开始前就和学生谈心,并立下约定:“这将会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,但决定做了就要坚持下去,无论结果如何,我们都不能当‘逃兵’。”
汪雄伟回忆:“面对我们提出的新想法,老师可能知道行不通,但还是会和我们一起动手验证。学习上的点化,生活上的关心,黄老师就像一个‘大哥哥’,让我们觉得温暖。”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备赛,汪雄伟团队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的好成绩。
同在资源工程系的柯丽华教授评价他:“对待学生热情耐心,对待科研一丝不苟,有较强的创新能力,是寒区矿山开采与地灾控制研究方面的专家。”
谈及未来,黄诗冰表示,在教学上要更努力,以研促教,让学生对课程更感兴趣;在科研上,要参与到实际重大工程中,帮助解决国家实际工程问题。这是他正在做,也会坚持做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