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习记者 耿文潇
拥有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,主持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,校企合作项目23项,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,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……永利官网研究生院院长程常桂入选2023年“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”。
找真问题 解真难题
1996年,程常桂由硕士生导师带入门,自此与连铸新技术结缘。“当时,连铸工艺是一个新兴方向,国家在连铸方向亟需发展。”程常桂回忆说。
如何在传统行业中保持持续创新?“问题都是从现场来的,要解决真难题。”程常桂一直认为。
只有经过实践探索,才能找准真问题。在研究过程中,他经常去生产现场,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,“现场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,我们去交流,可以从交流中找到现场急需解决的难题,从理论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,从而实现创新”。
在一次交流中,技术人员谈到连铸中间包水口容易堵塞,现场采用吹氩方法来防止,有许多冶金工作者对此开展了研究,但总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。针对这一问题,程常桂从水口内氩气泡的行为、钢液纯净度的控制、钢液夹杂物迁移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,创新性地开发出中间包上水口旋流技术,并提出该技术与中间包上水口环形吹氩技术进行耦合的思想,成为全球首次提出该技术的专家。该成果获授权国家专利2件,并依托这一思想,研究团队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。
博士后秦绪锋介绍,中间包上水口环形吹氩与旋流耦合工艺技术的开发,需要制备环形的弥散型透气砖。在这一工艺的开发过程中,程常桂鼓励他学科交叉,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冶金难题。其中,最难的是环形透气砖在液压成型之后的脱模,在这一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透气砖破碎。程常桂和他通过调整颗粒粒级配比、粘合剂比例以及其他辅助方法,一次次尝试改进,最终制备出符合工艺要求的透气砖,突破技术攻关路上的一大难题,也使得他顺利开展实验攻读博士学位。
手握90余篇高水平论文,获得科技进步奖……程常桂仍谦虚地说:“我也只是在传统行业做了些自己能够做的贡献,实现一些技术突破和创新。”
严慈相济 甘为人梯
在科研方面,必须严!“对于我们的实验数据,程老师的要求非常高,必须让结果尽可能接近实际。”谈起导师程常桂,博士生吴卫利说,“程老师在科研和课堂上都非常严谨,仔细到一句话、一个数据、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出差错。”
让硕士生曾刘杨印象很深刻的是,在今年端午节假期期间,他们正好在做连铸过程中的水模型实验。由于特殊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时间,他们总是得不到符合实验要求的照片。程常桂得知后,来实验室帮他们调试高速摄像机,“在全黑的环境中,程老师在中试基地连续几天待到晚上九、十点钟才回去”。
热爱这份工作,所以想把它做好。程常桂说:“我从来不认为钢铁工业是夕阳产业,这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产业,所以我们一定要发展好、研究好。”
采访程常桂的每一位学生,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来形容他——“和蔼”。在指导学生中,程常桂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,总是耐心指导和解答,直至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。
2018级一名硕士研究生李明(化名)在学位论文致谢中写道:“程老师为人谦和、平易近人,当我模拟计算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,程老师总是放下繁忙的工作耐心和我交流;论文初步完成后,程老师又在百忙之中认真指导我修改论文,使论文结构更加合理。程老师严谨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他待人处事方面深深地感染了我。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,我会谨记程老师的教诲。”通过努力,李明现在已经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。
与他共事十年的冶金工程系主任朱航宇感慨道:“程老师十分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,即使再忙,他也会手把手地带学生实验,是非常难得的品质。”
教学相长 因材施教
“因为我有一个好导师,所以我也想当个好导师。”程常桂说。他的硕士生导师茅老师,1995年入选304am永利集团官网首届10名全校“我最难忘的大学老师”。茅老师不仅在学业上对他进行精心指引,在为人处世和生活礼仪上也给予指导。
搞研究是一定有压力的,但是不能有太大的压力,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。他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,多去运动,合理释放自己的压力。
程常桂非常乐意成为“心理指导专家”,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导学关系,强调教学相长。当别的课题组导学关系出现问题时,程常桂经常出面调解。“教育不是无限地去推动学生,而是讲究因材施教,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和指导方式。”谈起教育教学,程常桂十分乐意分享他的经历。
当本科生班主任时,程常桂开班会经常讲的一句话是:“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差,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不够努力、不够勤奋。只要刻苦努力,成绩就能够上来。”
冶金2003级有一位学生来自西部地区,文化基础相对较差,大一时期,由于挂科,心理负担很大,经过谈心后,解开他的心结。在大二的暑假期间,他兴奋地打电话告诉程老师,说自己上学期考得非常好。当时,程常桂老师听了替他感到高兴,同时鼓励他继续坚持,争取更好的成绩。
“我也是从学生过来的,我知道搞科研的苦。”程常桂在工作之余,有时间就常去学生的办公室和学生交谈,一是解决学生的问题,二是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压力,及时发现问题,“这样能够发挥学生的最大能量”。
在程常桂眼中,科研不是一件需要高调的事情。埋头苦干,研精悟真,这就是他对自己走过的科研道路的小结,也是他“在传统中不断实现创新”,三十年“依然停不下脚步”的原因。